若您本身是一位愛好爬山、走片台灣中低海拔山林的登山客,相信對本文介紹的蕨類物種絕不陌生,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題就是「筆筒樹」。
筆筒樹(Cyathea lepifera)是一種令人著迷且獨特的喬木型桫欏科植物,學名為Cyathea lepifera,也因為老葉脫落的痕跡、在樹幹上留下美麗的紋路,被稱為蛇木,生長過程的氣生根也是珍貴的材質,再種蘭花等珍貴附生植物是最好的介質。它分佈於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新幾內亞島、臺灣、福建等華南地區,通常在潮濕且陽光充足的開闊環境中生長。
它以其獨特的形態特徵和綠意盎然的外觀而著名,同時也在當地的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筆筒樹的生態習性、分布情況以及引人入勝的生長過程,帶您了解這個令人驚嘆的植物世界中的一個獨特成員。無論您是生態學家、植物愛好者還是僅僅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心,本文都將為您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幫助您更深入地了解筆筒樹及其精彩的生態奧秘。
一、筆筒樹分布和生育地:
筆筒樹分佈在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新幾內亞島、臺灣、福建等華南地區,特別以臺灣為分布的中心,在臺灣,它可以在低海拔山區到高海拔1800公尺的潮濕森林中找到。筆筒樹偏好潮濕且陽光充足的開闊環境。在臺灣的北部、東北部、東部和南部一些地區,特別是受到東北季風影響、降雨豐富且幾乎沒有明顯乾季的低海拔山坡地,常可以看到大片筆筒樹生長。
二、台灣哪些山上能看到筆筒樹?
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山區和中海拔潮濕森林中,因此在台灣的各大山脈中的中低海拔位置都能找到筆筒樹的蹤跡,如陽明山、阿里山、雪山山脈等中低海拔位置都能發現。
三、筆筒樹生長週期:
筆筒樹在一年的四季都可以觀察到新葉的抽發和葉片老化脫落的現象,一片葉子的平均壽命約為7-8個月。根據蘇澳地區的調查資料,筆筒樹的莖幹需長高至1.75公尺以上才能開始產生孢子,但不同個體的生長速度存在差異,有些可能每年可以長高達45公分,而有些則生長速度較慢,因此生長高度並不固定。孢子葉(生產孢子的葉子)通常在6月至9月之間出現,其中6月至8月是孢子釋放成熟的高峰期。
四、筆筒樹外貌特色:
筆筒樹是一種樹木狀蕨類植物,其莖幹垂直生長,高可達6公尺以上,直徑約15公分。它具有發達的氣生根,環繞著莖幹生長。葉柄約5公分粗,上側通常為綠色,下側則呈紫色,表面覆蓋著淡褐色的鱗片。葉片會枯萎並容易脫落,脫落後在莖幹上留下明顯的葉痕,形成一種類似蛇皮紋路的排列,因此也被稱為蛇木。葉柄、葉軸和羽軸上都具有瘤狀突起。葉片呈橢圓形,長度約1.5-2公尺,分為三回羽狀深裂,最長的羽片可長達150公分,羽軸和小羽軸的下表面覆蓋著鱗片,最末裂片是全緣的,葉脈呈游離狀態。孢子囊群呈球形,不具有孢膜。
五、筆筒樹於景觀和用途:
筆筒樹可以作為庭園觀賞植物,筆筒樹的直莖可以用作工寮的支柱或製作橋樑的材料。將莖幹剖半並挖空髓心後,可以用作引水管道。此外,筆筒樹的氣生根被用於製作園藝材料,如蛇木屑、蛇木柱、蛇木板和蛇木盆。
而在國際上,筆筒樹是一種罕見的植物,但在台灣卻相當常見,並且具有多樣化的用途。早期,台灣原住民社群將筆筒樹用作洗髮精、筆筒、橋樑和豬舍的支柱,這種多功能的植物被廣泛應用。從筆筒樹上切下的氣生根,通常被稱為蛇木,可用來栽培蘭花和蕨類等植物,並且因其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而引發了對台灣筆筒樹的盜採問題。
六、蕨栽筆記|筆筒樹栽種注意事項:
筆筒樹來自於高降雨環境,它喜好持續的高濕度。過度澆水可能導致根部腐爛等問題。因此,因此土壤介質要排水良好更不能積水同時給予充分的水分。
筆筒樹是一種大型蕨類植物,葉片可以長達1.5公尺以上。對於2至3年生的植株來說,葉片的長度大約在50至80公分左右。當生長環境過於陰暗時,筆筒樹的生長可能會受到限制,因此,在庭園栽培時須考量當天生態環境及微氣候現況,以達成最佳的景觀效果。
七、Justin的蕨栽心得:
一些觀光景點和遊樂區以筆筒樹為主題來打造景觀,這種設計可以營造出台灣專屬風格的氛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筆筒樹的經濟用途廣泛,數十年前,具有較粗莖徑的老樹幾乎被大規模砍伐,以至於蕨類棲地被嚴重破壞,然而,隨著保育意識的抬頭,台灣的許多地區已劃定為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這些措施在嚴格保護下有望使這種物種得以保存。
為了滿足經濟需求並保護這一物種,應該積極開發筆筒樹的栽培技術,以人工方式進行種植,以減少對其原生族群的破壞。這樣可以確保筆筒樹在不同地方繼續生長,同時保護自然環境並提供觀光和景點設計所需的資源。